作为一个前人资从业人员,职业生涯这个词伴随着我从上大学至今。作为一个职场新生力量,3年的职业生涯还是非常短暂,毕竟在延迟退休的情况下,工作到65岁无异于这辈子得干活干到死,和猎萝卜网小编一起了解。


曾经我实习于一家比较成熟的制造业平台,几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有一种被拔苗助长的感觉。在那样的平台下,没有新人的概念,更不用说一个实习生。看着职位编制表上的4个编制,想想就自己一个人在那挺着,也是无趣,当然,最后婉拒转正,心思一旦不在这了,平台再成熟,也是无缘。我的上级也是一样,一个纯粹的结果论者。他永远只有一句话,我什么都不管,某某时间节点之前我要见到我要的东西,见不到就自己去写罚款单。曾经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特别累,后来想想其实累更多源于前期人缘基础不到位。虽然供职时间很短,但是却结实了几个非常靠谱的朋友,可能大家在某科长的“压榨”下患难过,所以感情弥足珍贵,需要珍惜。当然,我想说,此科长是其中之一,很感谢他。


image.png


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,一次食堂午饭后,把盘子放集中点的时候,因为盘子有一口馒头,只有一口,实在吃不下去,我就用餐巾纸包着准备倒了,结果集中点俩人火眼金睛一眼就发现我这餐巾纸不是一般的餐巾纸。因为里面包着馒头,我很无奈,当着俩人的面把馒头拿出来吃了,直到现在我耳边还回荡着这句话:“就一口馒头了,这还吃不下去啊”。我想说的是,这家企业把“精益管理”理念发挥到了极致。但是让我比较钦佩的是,这家单位各级管理者站的角度确实让员工心服口服,因为他们从头至尾一直强调,大家不浪费这一口馒头,积少成多,到年底,都是大家的年终奖。我觉得他们的角度很务实,而且也让员工心服口服。


所以,企业和员工应该相互理解,企业不能盲目的用画大饼的方式去蒙骗员工,应该在展示企业美好愿景的同时,让员工知晓企业现实。毕竟上班的第一目的是解决生存需要。而员工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,树立与企业共患那的意识,协助企业渡过难关,这也是更高层次职业素养的体现。


一点感想:同样的事情,不同的角度,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。批判、指责,也许未必不可。但我想,理解、沟通,更能锦上添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