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HR小白问我:“老师,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好几年了,还是个专员,有没有一个好办法,让我也变成大咖呢?”对此,以我多年的实践经验,感觉并不难。简单说就是:每天坚持1小时,5年你就成专家,和猎萝卜小编一起了解。


      科学家们对世界上卓有成就的学者、专家、成功人士的智力进行了研究,他们发现除极少的人(占被研究对象不足3%),有高于常人的智力外,其余97%都属于正常人的智力水平。它说明了一个问题,尽管我们智力并不超群,但仍然具有极大的可能在某一领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,关键是找对了方法。如,美国第55届总统小布什,他7岁那年,他的父亲专门请专家测试了他的智商只有95。所以,亲爱的HR小白们,不要在此纠结了,还是探讨一下让你成为“大咖”的途径吧。


     blob.png


       被称为怪才的美国作家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一书中指出:“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。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一万小时定律”。无独有偶,作家丹尼尔·科伊尔在其所著的《一万小时天才理论》中也证明了这一定律。什么意思?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: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只需要10000小时。


       格拉德韦尔的研究显示,相对于一个正常人,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,只是练习的问题,需要练习1万小时——10年内,每周练习20小时,大概每天3小时。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,在实际练习过程中,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。上世纪90年代初,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·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,学小提琴者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,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,但从8岁起,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,9岁时每周6小时,12岁8小时,14岁时16小时,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,共1万小时。比尔·盖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,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,粗算一下,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,超过了1万小时。


        格拉德韦尔认为,一万小时是最低的学习、练习时间限度,而且没有例外之人。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;7500小时也不行;一定要10000小时——10年,每天3小时——无论你是谁。音乐神童莫扎特,在6岁生日之前,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。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,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。象棋神童鲍比·菲舍尔,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,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。对大量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,10000小时反复出现,佐证了人成功的事实。20世纪90年代,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、瑞典科学家赫伯特·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“十年法则”。他们指出: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,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。我想中国的古话“十年磨一剑”,也应是同样的道理吧。


       看出点门道了吗?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咖也只需要10000小时的学习、实践哟。我刚开始看到这一理论时,还有点不以为然,后来,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自己,觉得很有意思。我做过一个计算:我读书的速度是每分钟260字,一小时是15600字。如果我以此速度每天学习一个小时,那么一个月能读468000字,一年能读561万字,按每本书30万字计算,一年至少能读18本书。5年能读90本书。妄想一下,以面试为例,读90本专业的面试书,再加上每天的有意识练习,你能不成为面试这个专业领域的大咖吗?


       哈哈,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,我每天早上都要读1小时的书(朗读),至少已经坚持了20年的时间。在读书时做好笔记,注意不要只摘录书中的要点,更多的是记下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,对工作的启示、启发。将读书之得与工作实践进行结合,从书与实践的结合上验证自己的认知和想法,进而形成指导工作的理论。


       马云说:“智商是读书读出来的。”期待现在还在迷茫的HR小白们,早点悟到成功的秘诀,卫冕大咖吧。文 孟广桥 转载请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