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人力资源不能使自己涉入到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,那么它必将走进一条技术与事务性工作的死胡同。”和猎萝卜网小编一起了解。


----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前任主席兼CEO海伦.迪南




NO.1、一个不情愿的事实:大部分HR还是苦哈哈的low逼


 笔者曾经在一个系列公开课中,针对300名企业HR(含各个层级)做了一个调研,就大家对企业战略和HR的了解程度做了问卷调查。


结果显示大家认为对战略的了解还是比较清晰的(57%);但HR战略的了解比例下降了很多(27%)。具体数据见图示1和图示2。


image.png


图示1-对企业战略清晰度的调查结果


image.png


图示2-对企业HR战略清晰度的调查结果



为了验证大家问卷的准确性,我在课堂上特别就此做了一个验证:让学员用最简洁的语言,把公司的战略目标用最多三句话写出来,现场的效果是,仅有一位学员把企业的年度营业目标描述出来……


      这个调查说明了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现状,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不情愿的痛苦现实:就是我们大部分HR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日常工作的操作层面,鲜有HR团队对于企业战略的清晰了解并展开策略行动计划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HR在企业里,还是做了一个苦哈哈的low逼角色。


      对广大HR来说,如果不能清晰了解企业的战略和目标,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失去了目标和聚集点。这恐怕是我们需要深刻反省的最大问题,不管这个中的责任出自何方:是公司CEO对此不清晰,还是宣导不到位,还是我们HR的老大对此没有关注…


     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前任主席兼CEO海伦.迪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“如果人力资源不能使自己涉入到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,那么它必将走进一条技术与事务性工作的死胡同。”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,这是我们开展工作前必备的平视化思维。



在笔者眼里,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,它的最终目标是助力经营,最好的发起来自业务,最高境界是无形无踪,看不到太多技术和规则性的做法,但却能够实现有效对业务的支持。


NO.2、划重点:认知企业战略,需要洞察以下问题 



      当然,回到企业战略的认知问题,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绝大部分企业连老板和决策层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战略。


      陈春花教授曾说,看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否到位,只需要跟一个企业的三个人问同样的问题:一个是企业老板,一个是管理层,一个是基层员工,如果三个人的说法基本一致,说明这家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好。      


      一个悲催的现实是,绝大部分企业的这三个人对各有自己的理解和说辞。更为离谱的让宝宝痛哭的,很多老板还嘚瑟于企业战略集中在自己大脑里,“员工不需要懂战略,他们只管执行就好“。  


     当然,理解企业的战略,也不仅仅是能够说出公司的愿景和使命,以及来年的经营目标。要做到清晰认知企业战略并将用战略驱动管理实践,需要对以下问题做到了如指掌,特别是公司决策层领导:


     •我们的顾客是谁(客户/用户)


      •我们从事什么业务(产品/服务)


     •我们的行业定位在哪里(未来发展趋势/市场机会)


     •我们的业务目标(使命/愿景/经营目标)


     •我们的竞争优劣势(组织能力/外部威胁)


     •我们的关键成功要素(核心竞争力)


    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看,只有洞察以上问题,才能细化指导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工作:明晰行业定位,才知道公司的人才从哪里来;了解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,才能明晰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;明确自己的优劣势、产品和顾客,才能制定合适的行动方案,确定鼓舞人心的业务目标,和合适的KPI指标,设定合理激励模式。


 既然企业战略的洞察对HR来说如此重要,那么,对企业实践来说,一个好的战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?  


NO.3、继续划重点:HR理解战略的三个正确姿势


      1、好的战略非常简单(Simple&Sexey)


      首先,一个好的战略非常简单清晰,容易被理解和传播,Simple&Sexey。一个好的战略也跟品牌紧密链接,让公司的品牌传播变得so easy。 


      •如: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,用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、“不管白猫黑猫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”等语言诠释改革开放战略,让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;


     •如:GE的杰.克韦尔奇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教练提问下,确定了“数一数二”的多元化战略,并致力打造GE多元化运作的组织能力,使已经走入疲态的GE重新焕发生机;


      •如:华为在95年,公司仅有800人,办公场地还在深圳南油对面的一栋居民楼之时,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,开展华为基本法的内部大讨论,确定华为专注通讯领域的管道战略,用短短20年时间超越诺基亚、北电、爱立信、思科等巨头,成为行业巨擎。更为可贵的是,在99%的企业进入地产和金融的中国,华为依然坚持战略的减法,坚持聚焦通讯,不赚“快钱”,难能可贵。



      2、好的战略在于执行


      其次,一个好的战略不仅仅在于对行业环境的分析,还要有对业务的设计,明确的目标和策略行动计划,更要有相应的组织文化和人才保障,一个好的战略关键在于执行。HR团队需要参与到企业战略执行的每一个环节中,在组织设置、文化、人才、领导力层面提供专业支持。

      图示为被华为率先应用于实践得到广泛传播的战略规划与执行工具BLM业务领先模型。


image.png


图示3-BLM业务领先模型


3、好的战略区分清晰的层次和内容


     再次,一个好的战略有清晰的层次和内容。


     集团层面有总体战略;事业部有单元业务战略,职能部门层面有职能战略:HR、财务、文化…


image.png


刚刚提到的GE“数一数二”战略,华为专注通讯管道ICT战略都是集团战略,具体到每一个事业部、分子公司,则要聚焦在单元业务上,做详尽的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,制定明确的竞争战略。




NO.4、三个标杆企业的HR战略案例


      最后,笔者用三个HR战略案例,说明企业的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的标杆实践。


     请注意,这三个案例分别从HR战略的三个层面描述,以笔者曾经任职的东软股份为例,公司每年度10月中旬开始从集团、大区、事业部层面的年度战略和预算规划,12月份中下旬则由集团发文,把集团战略和年度策略行动规划、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和年度策略行动规划以公文形式下发集团管理层,成为指导年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。


      •第一个案例是华为,在《华为基本法》里,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,用立法的形式做了界定。《华为基本法》对于公司经营、管理的指导性原则做了明确描述,成为指导企业每年在设定年度人力资源战略的宪章性文件。

      •第二个案例是万科,郁亮在2008年推出事业合伙人机制之际,明确提出了“人才是万科唯一的资本”这一口号,用唯一,而非“重要”、“核心”等词汇,突显万科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。

      •第三个案例是东软,公司2002年度的薪酬策略是:“基本工资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中位值水平(目前还有较大差距),通过奖金、特色福利等综合性的薪酬体系,辅以股权激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,保障员工的总体薪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;将员工的业绩评价体系与薪酬体系紧密结合,使那些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员工得到更高的回报;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,通过绩效管理,建立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奖励机制”。以我的理解,东软在行业内的基本工资并不高,真正让公司能够吸引并留用优秀人才的因素,在于东软的全员持股的股权激励、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      股权激励比较容易认同,东软通过东软股份(1996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)、东软集团、和数字医疗公司、熙康等分子公司的上市计划,每年给5级以上员工固定的股权配额激励,保证给予核心员工的持续股权激励。


      以内部广阔的发展空间,作为一个吸引留用优秀人才的手段,我估计大家对此不太好理解。东软内部设计了很多制度,除了完善的任职资格机制,保证同等级专业类员工的薪酬福利跟管理类员工一致,还有很多制度保证专业类员工有足够的产品和项目决策权限,也有制度支持员工内部在各个事业部和专业间自由流动,只要员工提出内部调动,并且得到用人部门的offer,原部门主管是没有任何权限动用行政手段截留的。另外,因为公司的业务方向多,项目机会多,也给技术类员工有充足的项目历练机会,这些,都是吸引核心人才的要素。


      一个真实的示例可以说明。2003左右在山东大区有两位通过思科顶级认证-CCIE的工程师,当时思科的CCIE工程师市场价年薪在50万左右,东软给出的薪酬为30万+,所以很快一位工程师就离职,但2年后他因为没有项目历练机会,再次选择回到东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