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队像一个木桶,最“懒”的木板决定了桶能装多少水。团队里有一块“懒”板,其他木板只能跟着一起懒,让整个团队变成“懒桶”。懒会传染,面试要排查。


我为什么懒?因为我指挥不了的我行动,我想好好学习,但做不到,我不知道从哪一本书看起。我想好好工作,还是做不到,产品方案我想了三个月,一直没有动手写。其实我并不怕辛苦,我只是懒,逛街我能逛一整天,打游戏我可以打通宵,但一干“正经事”,我就会犯懒。我的懒还会恶化,越懒越对自己没信心,越没信心越懒。懒到最后,我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,我的梦想都成了空想。


追根溯源,我的理智无法指挥我的行动,导致了懒。心理学家发现,要战胜懒,先要具备一项能力:直觉语言化(Verbalization of intuition)。


在所有动物中,只有人类有语言。猴子第一次看到乌龟,很好奇,这是个啥,看起来不危险,去摸一下?它从树上下来,试探着去摸一摸乌龟。在猴子的行动中,好奇(情绪)、下树(动作),都不需要用语言表达,它用直觉进行内部沟通。人不一样,人能用语言指挥行动。我第一次看到乌龟,会自言自语,这是个啥,看起来不危险,去摸一下?


image.png


像我这样,把情绪、动作,用语言表达出来,就是“直觉语言化”,定义如下:潜意识内在沟通的外部语言表达。


直觉是“潜意识内在沟通”,它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例如,刚刚在奶茶店,我觉得椰奶绿茶好喝,就买了一杯,发现果然好喝,我是怎么知道的?凭直觉。直觉和理智,相当于大象与骑象人。大象是直觉,骑象人是理智。大象想做什么,它可以直接做,不需要告诉骑象人,这就是直觉。骑象人指挥大象,先要理解大象,这个过程,是直觉的语言化。


骑象人了解大象的想法,就能顺着大象的想法,去指挥大象。如此一来,理智(骑象人)和直觉(大象)能协调一致。为了协调直觉和理智,先要实现两种直觉的语言化:情绪语言化、动作语言化。


1、情绪语言化:在我的理智中,每一种情绪,要对应一个“词”,例如,大脑充血、肌肉紧张、有攻击冲动,这种情绪对应的词是“愤怒”。当愤怒情绪产生的时候,我就能用“愤怒”把这个情绪说出来,这就是情绪语言化。


和情绪对应的词汇,每个人都不同。如果我的“情绪词汇”少,我的情商就会低,理智就管不了情绪。为什么呢?如果我有一种情绪,没有对应的词,这个情绪就会处在直觉状态,理智对它不能理解、不能识别,也不能控制。当这一类情绪发生,我就“失去理智”。


喜怒哀乐、爱恨情仇,这些大情绪,是人人共有的情绪词汇。清新、趣味、愉悦,这些小感受,决定了人与人的差别。如果我的情绪词汇中,只有大情绪,没有小感受,我的人生,将是战斗的一生、纠结的一生。


受“大情绪”引导的人,爱就爱得死去活来,恨就恨成千刀万剐,人生充满巨变。巨变之余,就是等待巨变的纠结。哈姆雷特为什么纠结,他的情绪太大:“生存还是死亡,这是一个问题”。如果换成小感受:我喜欢用刀,还是喜欢用剑?他的纠结会小得多。


情绪的语言化,要有情绪参与,我在纸上写着“狂怒、庆幸”,这些词只有字面意义,我要经历过这些感受,再为它们贴上标签,才是真正的“情绪词汇”。


情绪语言化,是师傅带徒弟“带”出来的,在六岁以前,孩子通过和父母交谈,学会用父母的情绪词汇,来描述自己的情绪。只向父母学习还不够,孩子在成年之前,可以看大量的小说,把自己沉浸在小说的情绪中,孩子就能向作家学习情绪词汇。成年人遇到情绪问题,可以去找心理医生,用心理医生的词汇,来描述自己的情绪,也能丰富“情绪词汇”。


情绪词汇越丰富,“小感受”就越多,行动力也越强。在工作中,我很难体会到大情绪。在99%时间里,我不知道努力会不会有成果,是“小感受”在激励我。例如,对新知识的小好奇、对细微改进的小得意,它们始终陪伴我,和我一起,逐步走近大成果。


2、动作语言化:在我学会说话之前,我就学会走路了,身体的行为,不需要语言参与。理智对身体下“行为”命令,不一定有用,如果身体不知道行为的具体动作,它就听不懂。想让身体动起来,理智下的命令,得是“动作”。用语言把行为中的具体动作,一个一个地说出来,就是动作语言化。


没有动作的行为,会导致拖延症。三个月以前,我打算写一个产品方案,但身体听不懂,它就一直拖。我把“写产品方案”,改成这样:第一步,在白板的左边,写下产品方案这四个字;第二步,在白板的右边,写下和产品有关的人,客户、研发、老板、对手;第三步,把每个人的想法写在边上,客户想省钱、研发想省事、老板想上市、对手想抄袭;第四步,综合所有人的立场,定义一下产品的特点。用这个办法,“写产品方案”这个空洞的指令,变成了具体的动作,身体知道怎么做,它就不会拖延了。


动作语言化,是科学管理的起点。在100多年前,泰勒在工厂当工头。那个时候的工厂,沟通基本靠吼、管理基本靠揍。工头的主要工作,是拿根皮鞭,在车间里巡视,看到不好好干活的工人,先吼一吼,再揍一揍。


泰勒发现,打人骂人,这一套管理没用。工人也希望绩效好,他不会做,怎么揍他都没用。泰勒换了个方法,他去观察,高绩效的工人是怎么干活的。通过观察,泰勒把高绩效的工作方法,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动作,像广播体操一样。然后,他再把这套“广播体操”,教会其他工人。如此这般,一个优秀的工人,变成了千万个优秀的工人。这个过程,就是大名鼎鼎的“科学管理运动”。


面试技巧:问题来了,如果我来应聘,怎么考察我的“直觉语言化”能力?可以提一个情景描述问题,看我的描述当中,有没有情绪、有没有动作。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:在最近一周内,你对工作中的哪一个情景,印象最深刻。


如果我不会描述直觉,我会这样回答:“上周印象最深的情景,是公司来了个新同事。他是从大公司来的,带来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,他帮助我们明确了讲师培训的步骤、流程,开阔了我们的视野,我印象很深刻。”这样回答,既没有情绪,也没有动作,说明我没有“直觉语言化”能力。


如果我这样回答:“上周印象最深的情景,是公司来了个新同事,他是做讲师培训的。他说讲师培训的第一件事,是说话说清楚,中年以下的讲师,每分钟说280个字;中年以上的讲师,每分钟讲220个字。听了他的介绍,我很震撼。他提出的标准,都是量化的,而且很系统,从语速、眼神,到标题、板书,非常精细,太实用了,太震撼了。”


在这个回答中,有动作、有情绪,说明我具备了直觉语言化能力,我能把我的意图,落实为具体的动作。